什麼是糖尿病(Diabetes)?


什麼是糖尿病(Diabetes)?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它會影響您的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方式。當您進食時,身體會將大部分食物分解成糖(也稱為葡萄糖),並將其釋放到血液中。當血糖升高時,身體會向胰臟發送訊號,促使釋放胰島素。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幫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能量使用。

 

但是,當患有糖尿病時,您的身體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有效利用已經產生的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或細胞對其反應不佳時,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就會過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病、視力喪失和腎臟疾病。


糖尿病的種類

糖尿病依據病因可被分為4種類型,最常見的是第1型和第2型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意味著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導致胰島素缺乏,血糖水平升高。

第1型糖尿病通常在兒童和年輕人中發病,但也可以在成年人中發病。它是一種終身疾病,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

 

第2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島素阻抗意味著身體的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不敏感。

第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人中發病,但也可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病。它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妊娠糖尿病

是一種在懷孕期間發生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後消失,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在以後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其他

因其他疾病或治療所引發的糖尿病,例如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外傷、基因異常、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

 

詳細了解不同類型的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是甚麼?症狀、診斷、治療、照護

第2型糖尿病是甚麼?症狀、診斷、治療、照護

糖尿病有哪些不同的類型?2024最新分類整理一次看


血糖過高的成因

無論是哪種類型,血糖過高都可能導致糖尿病。然而,造成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會根據糖尿病的類型而有所不同。糖尿病病因包括: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當免疫系統(人體抵抗感染的系統)攻擊並破壞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 β 細胞時,就會發生第1型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

第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島素抵抗所引起,是指肌肉、脂肪和肝臟中的細胞對胰島素沒有做出應有的反應,細胞無法輕易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時,就會發生胰島素抵抗。因此,您的胰腺會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助葡萄糖進入您的細胞,並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當血液中的胰島素超出正常水平,被稱為高胰島素血症,通常出現於糖尿病前期,隨著時間推移,胰臟過度疲乏,就可能罹患第2型糖尿病。

 

超重、肥胖以及缺乏運動

在台灣,當BMI≧24就為過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2014年糖尿病診療標準指出,肥胖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大部分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是肥胖[5]。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40歲以上民眾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9.0%,但是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竟高達將近7成[3]。除了BMI,腰臀比也是重要的評斷肥胖程度的指標,可以參考肥胖是什麼? BMI? 腰臀比?DKABio 用數據告訴你!

 

基因遺傳

雖然致病基仍未完全確認,但普遍認為第2型糖尿病友很大的遺傳性,並且更常發生在:太平洋島民、夏威夷原住民、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亞裔美國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非洲裔美國人的種族/族裔群體之中。此外,肥胖與基因也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可能會增加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胰臟損傷

由於胰臟受到大範圍受損、創傷或切除,損害 β 細胞或降低它們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從而導致糖尿病。

 

藥物

有時某些藥物會傷害 β 細胞或破壞胰島素的工作方式,服用藥物前務必諮詢醫生。

詳細了解血糖:

血管不健康疾病風險高 五樣營養補充品讓血管變年輕!

血糖控制必知!升糖指數怎麼算?

飲食干預對過重和肥胖受試者動脈硬化的影響


高血糖的症狀

顯著高血糖的症狀包括[9]

 

  • 多尿、多飲、多食
  • 體重減輕
  • 視力模糊
  • 手腳麻木刺痛

第1 型糖尿病的症狀可以在幾週內迅速出現。第2 型糖尿病的症狀通常會在幾年內緩慢發展,而且症狀非常輕微,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幾乎近四成的病例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了糖尿病,有些患者直到出現與糖尿病相關的健康問題或是進行其他例行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患有這種疾病。


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會導致血液中血糖高於一般正常水平,長期以來,血液中過多的糖分會導致您的身體出現問題,它會傷害您的眼睛、腎臟、神經、皮膚、心臟和血管。糖尿病的長期併發症包括[10]

 

  • 視網膜病變,失明。
  • 腎功能衰竭的腎病。
  • 腳和皮膚潰瘍和感染。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可能需要截肢。
  • 心髒病發作、中風和其他血管問題。
  • 身體神經受損,導致疼痛、灼痛、刺痛和感覺喪失。
  • 排便困難(便秘)或排便稀疏或呈水樣。
  • 增加患癡呆症、骨質疏鬆症等骨骼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的診斷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指引[6],下列為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的檢測方法及標準,若診斷有兩項異常,並且經過二次檢測確認,才可確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A1C)≥ 6.5%

A1C檢測可以測量過去兩到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以這種方式確診的優點是你不需要禁食或飲用任何東西,分析前穩定性更高,以及在壓力、營養變化或疾病期間的日常擾動更少。

 

空腹血糖(FPG)≥ 126毫克/毫升

這個檢測檢查你的空腹血糖水平。空腹指的是在檢測前至少8小時沒有進食或飲用任何東西(除了水)。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糖 ≥ 200毫克/毫升

約兩小時的測試,測試應按照 WHO 的描述進行,使用 75 g 無水葡萄糖溶解在300cc 水中的糖水,檢測受試者前後的血糖水平。這項測試可以告訴醫生你的身體如何處理糖分。

 

隨機(又稱臨床)血糖測試 ≥ 200毫克/毫升

當有明顯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典型症狀時,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檢測。

 psickhg 1


 

妊娠性糖尿病(GDM)的篩查和診斷

診斷GDM的方法,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6],通常於在妊娠 24-28 週時,對先前未診斷患有糖尿病的孕婦進行測量。目前檢驗方式別有一步法和兩步法:

 

  • 一步法: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並且需禁食至少 8 小時後的早晨進行,若滿足或超過以下任何血糖值時,即可診斷為 GDM:

 

    • 空腹:92 毫克/毫升
    • 1 小時:180 毫克/毫升
    • 2 小時:153 毫克/毫升 
  • 兩步法

     第一步:初步檢查不必空腹,在喝過用 50 公克葡萄糖沖成的糖水後一小時驗血,如果血漿糖值超過 140 毫克/毫升,則進行第二步的檢驗。

 

     第二步:進行第二步試驗前,至少 3 天每日應攝取至少150克醣,並且試驗前需禁食至少 8 小時,試驗當天喝過用 100 公克葡萄糖沖成的糖水後,每隔一小時抽血一次,前後共三小時,如果下列四項血糖值中有二項超過判定標準,就可判定為妊娠性糖尿病:


 

    • 空腹:95 毫克/毫升
    • 1 小時:180 毫克/毫升
    • 2 小時:155 毫克/毫升 
    •  3 小時:140 毫克/毫升 

 

GDM患者通常潛在的 β 細胞功能障礙 ,這會增加母親在分娩後患糖尿病的風險。建議被診斷患有 GDM 的病人在分娩後六週至三個月內,再度檢驗血糖(75 公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並定期接受糖尿病前期篩查,以便儘早治療,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

根據2022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列出的第2型糖尿病主要危險因子[6],對於無症狀成人,可以由下列確認是否為高風險族群:

 

  • 若為超重或肥胖,並且患有一種或多種風險因素,應更頻繁去做檢測:

 

  •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
  • 高風險種族/人種(例如非裔美國人、拉丁美國人、美國原住民、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島民)
  • 曾患有妊娠性糖尿病(GDM)
  • 高血壓(≥130/80 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 毫克/毫升(0.90 mmol/l)及/或三酸甘油 酯≧250 毫克/毫升(2.82 mmol/l)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缺乏運動

 

  • 糖尿前期患者(A1C ≥5.7% [39 mmol/mol]、IGT或IFG)應每年檢測一次。 
  • 35歲的人,應每三年做一次血糖篩檢。

 

大於10 歲的小孩,若 BMI> 同年齡性別的85百分位,且含二項或三項危險因子,建議至少每 3 年重複測試一次,若風險因素惡化則更頻繁:

 

 

  • 母親在孩子懷孕期間有糖尿病或 GDM 病史
  •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
  • 高風險種族/人種(例如非裔美國人、拉丁美國人、美國原住民、亞裔美國人、太平洋島民)
  • 有胰島素抗性之相關的其他臨床狀況,如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高血壓,血脂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糖尿病的治療

藥品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藥物治療指引,目前台灣針對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血糖藥物(oral antidiabetic drugs, OAD)與注射胰島素[2]。症狀嚴重或空腹血糖經常超過 250∼300 毫克/毫升,需要立即使用胰島素,否則可先行試用口服降血糖藥物。

 

口服降血糖藥物根據藥品的作用分成四大類:

 

  • 胰島素分泌促進劑(insulin secretagogues)目前此類藥物有兩種:

 

  • 磺醯尿素(sulfonylureas, SU):主要作用在磺醯尿素接受器,以增加胰島素之分泌。
  • 非磺醯尿素類(Glinides):主要之作用機轉為刺激β細胞之碘 醯尿素接受器,藉以促進胰島素分泌
  • 雙胍類(Biguanides):減少肝臟之葡萄糖新生作用,但不會增加胰島素之分泌。

 

  • 胰島素增敏劑(Thiazolidinediones):會增加胰島素之敏感度,降低空腹血糖及血中胰島素濃度。

 

  • 阿爾發-葡萄糖甘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 ):主要之作用機轉為抑制澱粉及雙醣類之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

 

使用藥品前,請記住遵從醫生的指示,確保按照正確的劑量、頻率和時間來使用藥物。

 

多運動

運動對於改善糖尿病的管理和預防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糖尿病前期還是已被診斷為糖尿病的人,適量的運動都能對血糖控制和整體健康帶來益處:

 

  • 降低血糖水平: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以供能量使用。這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的需求,從而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
  •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更有效地將葡萄糖帶入細胞。這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是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關鍵問題之一。
  • 控制體重:運動有助於減少體重並維持健康的體重範圍。過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發展的風險因素之一,而通過運動控制體重可以減少這一風險。
  • 提升心血管健康:糖尿病患者往往面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改善膽固醇水平。
  • 增加能量消耗:運動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幫助維持正確的能量平衡。這對於預防和管理肥胖以及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 改善心理健康: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對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糖尿病患者常常面臨壓力和焦慮,而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提升情緒狀態和生活質量。

改變飲食習慣

改變飲食習慣對於糖尿病的改善至關重要。飲食是控制血糖和管理糖尿病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蔬果攝入、控制脂肪攝入、分食多餐、注意熱量控制和避免糖分和加工食品,可以對糖尿病的管理和改善產生積極影響。飲食的改變應該與適量的運動結合,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

 

減肥手術[9]

減肥手術是一種透過改變消化系統來幫助人們減輕體重的手術,也被稱為減肥手術或代謝手術。這種手術可以幫助一些患有肥胖症和第2型糖尿病的人減輕體重,使他們的血糖水平恢復到健康範圍。改善的效果會因患者、手術類型和減重量而有所不同,也會受到患病時間長短和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減肥手術後可能不再需要使用糖尿病藥物。

 

胰島細胞移植[9]

胰島移植是一種針對難以控制血糖水平的第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實驗性治療方法。胰腺的胰島產生胰島素,在第 1 型糖尿病中,胰島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已被破壞。胰島細胞移植若成功,細胞會進入肝臟並開始產生胰島素。雖然胰島移植引起了相當大的興趣,但它仍然被認為是一種實驗性程序,而不是一種批准的治療方法。


預防:糖尿病前期,機會之窗

根據國民健康署表示,糖尿病是國人前10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2],更有許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而未就醫,導致發現時病期已惡化。DKABio藉由風險因子,可以定位整體健康狀態,察覺可能導致血糖上升的跡象,提早採取預防糖尿病發展的措施。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在糖尿病前期,雖然血糖水平不符合糖尿病的判定標準,但高於正常的血糖水平,此類的人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CVD) 存在較高的風險,糖尿病前期的定義標準如下[5]

 

 空腹血糖(FPG): 100毫克/毫升 ~ 125毫克/毫升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糖  : 140毫克/毫升 ~ 199毫克/毫升

糖化血紅蛋白(A1C): 5.7% ~ 6.4%

 

若發現自己為糖尿病前期,可以藉由減輕體重,增加運動,並遵循低熱量飲食計劃 ,降低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並且積極進行檢測,追蹤身體狀態及血糖水平。

 

 psickhg 2

 

 

 

 

編輯來源和事實核查:

[1]Diabetes. health harvard

[2]糖尿病防治手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3]糖尿病友『腰』約控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Insulinopenic diabetes after rodenticide (Vacor) ingestion PubMed

[5]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6]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3 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7]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

[8]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9]Diabetes Overview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10]Long-term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

浚鴻數據開發(DKABio)為佳世達(Qisda)大艦隊的一員,開發智慧健康風險引擎的專家,歡迎健檢中心、醫療院所、保險業、保健食品,或想用AI加值您的健康產品服務的大健康產業業者與我們交流合作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