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乳癌(Breast Cancer)?

 

hosiptal banner


 

什麼是乳癌(Breast Cancer)

在我國,乳癌是婦女中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高峰期約在45至69歲之間,每十萬名婦女中約有188至194人罹患。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69.1及12.0(每十萬人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被診斷出患有乳癌,約2,000名婦女因乳癌而喪生,這相當於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出患有乳癌,並有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的生命。[1]

 

乳癌總是悄悄地發展。大多數患者在例行的身體檢查期間才發現自己的疾病,或是因為偶然發現乳房腫塊、乳房形狀或大小的變化或乳頭分泌物而就醫。然而,乳房疼痛也是常見的。必須進行身體檢查、影像學檢查,特別是乳腺攝影,以及組織切片檢查才能診斷乳腺癌。早期診斷可以提高生存率。腫瘤往往通過淋巴和血液途徑擴散,導致遠處轉移和不良預後。這解釋和強調了乳癌篩查計畫的重要性。[2]


種類

乳癌有多種的類型,並且有不同的描述方法;

 

由乳房中變成癌症的特定細胞決定:

 

導管癌

乳腺癌在乳房形成時,始於導管的細胞。

 

小葉癌

乳腺癌在乳房形成時,始於小葉(乳房中產生乳汁的腺體)的細胞。

 

由表示癌症是否擴散決定:

 

原位乳腺癌

 

  • 導管原位癌(DCIS):非常早期的癌症,若即早發現,治癒率很高,是一種非浸潤性或非浸潤前乳腺癌,導管內的細胞已變成癌細胞,但尚未擴散至附近的乳腺組織。

  • 小葉原位癌(LCIS):並不是乳腺癌,它是由乳房小葉內的細胞異常所形成,並且沒有擴散至乳腺組織以外的區域,其治癒率很高。

浸潤性乳腺癌

 

  • 浸潤性導管癌(IDC):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為一種侵入性癌症,在導管內形成的異常癌細胞已擴散到導管之外,生長到附近的乳腺組織,並且可能能夠通過淋巴系統和血液轉移至身體的其他部位。

  • 浸潤性小葉癌(ILC) :為第二常見的乳腺癌類型,癌細胞始於產生乳汁的乳腺(小葉),與浸潤性導管癌相同,乳腺(小葉)內的異常癌細胞可以擴散至其他部位;浸潤性小葉癌與浸潤性導管癌相比,較難在乳房X光檢查中清楚地成像,並且更可能影響雙側乳房。

特殊類型的浸潤性乳腺癌

有一些侵入性乳腺癌具有獨特的特徵或以不同的方式發展,這些特點可能會影響其治療和預後。儘管這些癌症相對罕見,但其嚴重性可能超過其他類型的乳腺癌。

 

  • 三陰性乳腺癌(TNBC):三陰性乳腺癌意指癌細胞上的特定接受體的表現都呈現陰性,分別為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荷爾蒙類的動情素受體、黃體素受體(ER、PR)[5],由於腫瘤細胞缺乏特定受體,激素療法和針對雌激素、孕激素和 HER-2 的藥物 等常見治療方法無效。因此治療三陰性乳腺癌通常使用使用化療。

  • 炎性乳腺癌 (IBC) :炎性乳腺癌是一種侵襲性且快速生長的乳腺癌,其中癌細胞浸潤乳房的皮膚和淋巴管。其症狀與外觀和其他浸潤性乳腺癌有所不同,它通常不會在乳房內產生可感覺到的明顯腫瘤或腫塊,而是當淋巴管被乳腺癌細胞堵塞時,產生乳房腫脹和發紅等炎症症狀。

不常見的乳腺癌類型

乳腺癌開始於乳房中的其他特定細胞。

 

  • 柏哲德氏症(Paget's Disease):乳房佩吉特病是一種罕見的乳腺癌,發生於乳頭以及乳暈周圍,皮膚通常看起來結痂且呈現紅色。柏哲德氏症通常只影響一側乳房,它通常與導管原位癌(DCIS)或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乳腺癌)一起發現。

  • 乳房血管肉瘤:為罕見的癌症類型,起源於血管或是淋巴細胞,通常為先前接受過乳房放射治療的併發症。

  • 葉狀瘤:是較少見的癌症類型,僅占所有乳房腫瘤裡不到1%,它只生長於乳房,生長快速且堅硬、無痛的乳房腫塊,且為良性居多。

成因

乳腺癌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然而,我們確實了解許多與其風險相關的因素(可參考 高風險族群)。例如,生活方式相關的風險因素,如飲食和運動量,可能會影響罹患乳腺癌的機會,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因素如何導致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荷爾蒙在許多乳腺癌案例中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尚未完全理解。


症狀

  • 乳房或腋下區域或其附近有乳頭壓痛或腫塊或增厚。
  • 乳房、乳暈或乳頭上的皮膚出現發紅、凹陷或是變得鱗狀,類似橘皮狀變化。
  • 乳房出現腫塊或大小、形狀發生變化。
  • 乳房(尤其僅一側)不明原因腫脹、收縮。
  • 非母乳喂養時出現的乳狀分泌物。

階段

乳腺癌通常使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 (AJCC) 分期系統進行分期[6]:

TNM分期系統

 

  • 腫瘤 :描述原發腫瘤大小以及位置

  • 淋巴結 :癌細胞是否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  M 轉移 :癌細胞是否擴散至身體其他的部位

 

並且根據TNM,主要將乳腺癌分為四期[7]:

 

  • 零期乳癌:即原位癌,為最早期的癌症類別,癌細胞尚未擴散到導管或是小葉之外。
  • 第一期乳癌:腫瘤小於兩公分,並且尚未擴散到淋巴結。
  • 第二期乳癌:腫瘤小於兩公分,淋巴結約有1至3顆轉移;或是腫瘤大小在兩至五公分之間,且尚未擴散到淋巴結。
  • 第三期乳癌

 

  • 腫瘤大於五公分,且並且癌症已擴散至臂下或胸骨附近的 1、2 或 3 個淋巴結

  • 或腫瘤可以是任何大小,並且癌症已侵入胸壁或乳房皮膚,並有腫脹、炎症或潰瘍的證據

  • 乳房中沒有發現真正的腫瘤,或者腫瘤可能是任何大小,並且延伸到鎖骨區域的淋巴結或腋下和胸骨附近的淋巴結被發現含有癌症
  • 第四期乳癌:轉移性乳癌,已有遠處器官轉移(如肝、肺、骨)等。

 


併發症

治療可能會出現並發症,無論是化療、放療、激素治療還是手術。[2]

 

  • 手術併發症包括:

 

  • 感染、疼痛、流血

  • 永久疤痕

  •  胸部區域和重建乳房的感覺改變或喪失
  • 化療發症包括:

 

  • 噁心/嘔吐和腹瀉

  • 脫髮

  • 記憶喪失
  • 陰道乾燥
  • 更年期症狀/生育問題
  • 周邊神經病變
  • 激素治療伴隨的發症包括:

 

  • 潮熱疲勞、噁心

  • 陰道分泌物乾燥

  • 患有乳腺癌的男性陽痿
  • 輻射可能導致以下發症:

 

  • 疼痛和皮膚變化

  • 疲勞、噁心、脫髮

  • 心臟和肺部問題(長期)
  • 周邊神經病變

診斷

目前台灣除了藉由觸診外,還有以下幾種篩檢的方式[9]

  • 乳房超音波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是兩種常用的診斷工具,前者適合35歲以下或乳房組織較緻密的婦女,後者適合50歲以上或有顯微鈣化點的婦女,兩者相輔相成可提高偵測率。
  • 切片組織檢查:切片組織檢查是確認良惡性的黃金標準,可採用細針抽吸、粗針穿刺、手術切片或立體定位等方式,取得組織做病理檢查。
  • 核磁共振及正子掃描:核磁共振及正子掃描可發現微小病灶及遠處轉移,在高危險群及疑似復發的病人,還可輔助傳統超音波及乳房攝影的不足。

高風險族群

  • 性別:女性是乳腺癌最強的風險因素。大約0.5-1%的乳腺癌發生在男性身上。男性乳腺癌的治療遵循與女性相同的管理原則。
  • 生殖史:月經提前(12 歲之前)、絕經晚(55 歲之後)、較晚生育第一個孩子或從未生育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 環境因素:缺乏運動、肥胖、不良飲酒習慣、曾經接受過輻射暴露
  • 家族乳腺癌病史:家族乳腺癌病史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但大多數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並無已知的家族病史。缺乏已知的家族病史不一定意味著女性的風險降低。
  • 基因:某些遺傳高滲透力基因突變會大大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其中最主要的是BRCA1、BRCA2和PALB-2基因的突變。被發現擁有這些主要基因突變的女性可能會考慮風險降低策略,如切除雙乳的手術。
  • 緻密型乳房:緻密型乳房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並使腫塊更難被發現。[3]

治療[8]

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癌症的分型以及癌症是否已擴散到淋巴結(2或3期)或身體其他部位(4期)。醫生會結合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癌症復發的機會。這些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切除乳腺腫瘤:可以進行腫瘤切除術或全乳房切除術。有時會切除淋巴結以評估癌症的擴散程度。
  • 放射治療:可以治療乳腺組織和周圍組織中的殘留癌細胞,以減少胸壁癌症復發的風險。
  • 藥物治療:包括激素療法、化療或靶向生物療法,用於殺死癌細胞並防止其擴散。治療的藥物選擇會根據乳腺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個別化。

重要的是早期開始治療並堅持完成,這樣治療效果更好且耐受性更佳。


預防

根據衛生福利部[1],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以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鑒於45-69歲婦女為我國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藉由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風險因素是指增加罹患癌症的可能性的特徵或特質。 以下只是為幾個乳癌風險因素:

 
psick07 1

參考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Healthy Living and Personal Risk Guide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回答是“是”,可以藉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提供的簡易乳腺癌風險評估工具,進行簡易的風險計算,或是與專門的醫生討論;而DKABio健康風險分析,綜合評估遺傳、行為、環境三大面向因子,取得健康分數關鍵指標,能夠有效評估20種的疾病風險,並指出未來20年內整體健康提升/惡化變動的方向和程度!藉由精準的DKABio疾病風險預測,達到預防、減緩疾病發生的效果!

 

 

 

 

編輯來源和事實核查:

[1]乳癌防治 衛生福利部 2022.01.25

[2]Breast Cancer.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22.9.26

[3]What is Breast Cancer? 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4]Breast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5]台灣癌症基金會 認識棘手的三陰性乳癌 窺見治療新曙光?

[6]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s Staging System for Breast Cancer, Eighth Edition: Summary for Clinicians. pubmed 2021.6.24

[7]臨床乳癌分期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 

[8]Breast cancer. WHO 

[9]乳癌之篩檢 台灣癌症基金會

Searching for partners

DKABio, specialized in algorithm developing of health risk analysis, is a member of Qisda corporate group. We are searching for partners such as 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surance companies, nutritional supplement producers,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players who are looking for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