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什麼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腦血管疾病是指一組由於腦部供應血管問題引起的疾病。這包括腦動脈堵塞和腦出血兩種主要情況。腦動脈堵塞(也稱為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它發生當腦部的血管被血塊或血管壁上的斑塊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正常供應到腦細胞。腦出血則是指腦部的血管突然破裂,造成腦出血。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腦部細胞受損、功能喪失甚至死亡。
種類
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種類包括以下幾種[1]:
缺血性中風
當腦部的血管被血塊阻塞,導致血液無法到達腦細胞,造成腦部組織缺血。這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大腦缺血和小腦缺血兩種情況。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這是一種短暫性的腦部缺血事件,症狀通常只持續幾分鐘到一小時。TIA通常是缺血性中風的前兆,患者在出現TIA後,有很大的可能在未來數天或數周內發生中風。
腦出血
這是指腦部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洩漏到腦組織中。腦出血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瘤破裂、動脈瘤性動脈瘤破裂、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或腦動脈硬化等引起。
腦血管瘤
腦血管瘤是指在腦部血管中形成的異常腫瘤。這些腫瘤可能是血管細胞不正常增生形成的。腦血管瘤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
成因
腦血管疾病的成因多種多樣,但其中一些主要風險因素包括[1][3]:
- 高血壓:高血壓是最主要的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之一。長期未能控制的高血壓可能對腦血管壁造成損害,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高血脂:高血脂症指的是血液中脂質濃度過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這可能導致動脈壁斑塊的形成和動脈硬化。
- 糖尿病: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損害血管細胞,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吸煙:吸煙不僅對心血管系統有害,還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以損害血管細胞,增加血栓形成和動脈壁斑塊的風險。
- 過重和肥胖:過重和肥胖增加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症狀
腦血管疾病的症狀取決於受損的腦區域和損傷的嚴重程度。常見的症狀包括[1]:
- 突發性頭痛:可能是腦出血的症狀之一。
- 頭暈和嘔吐:當腦血管疾病導致腦部功能受損時,可能出現這些症狀。
- 語言和認知功能障礙:腦部受損可能導致語言困難、記憶力減退和認知能力下降。
- 肢體無力或麻木:腦血管疾病可能導致肢體無力、麻木或失去感覺。
- 視力問題: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等視力相關症狀有部分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的症狀之一。
併發症
腦血管疾病可能導致一系列併發症,如:腦水腫、腦壓增高、腦梗塞、腦出血、癱瘓、語言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這些併發症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1]
|
|
診斷
對於腦血管疾病的診斷,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身體檢查和相關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估。常用的檢查包括:
- 腦部影像學檢查:如頭部CT掃描、腦部MRI等,可以顯示腦部血管的異常情況。
- 血管造影:這是一種通過注射對比劑來觀察腦血管狀態的檢查方法,可以幫助確定血管的狹窄、堵塞或血管瘤等情況。
- 血液檢查:包括測量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以評估相關風險因素的存在和控制情況。
此外,當發生以下中風口訣(臨微不亂)的現象時立即或協助他人就醫,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2][4]:
「臨」時手腳軟
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微」笑也困難
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講話「不」清楚
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別「亂」快送醫
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高風險族群
某些人群存在較高的腦血管疾病風險。這些高風險族群包括[1]:
- 年齡:年齡是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 家族史: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上腦血管疾病,其根本原因可能與基因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 性別:男性在腦血管疾病方面的風險稍高於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後的風險也會增加。
- 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的存在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吸煙、肥胖和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因素也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治療
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案因病情而異。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症狀、防止進一步損傷並降低復發風險。治療方法可能包括[1]:
- 藥物治療:根據病情和病因,可能使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腦血管擴張劑等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降低血壓和改善血流等。
- 外科手術:對於某些腦血管疾病,如腦動脈瘤和一些特定的腦血管瘤,可能需要外科手術進行切除或修復。
- 神經損害導致後續康復治療:對於中風患者,康復治療可能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以幫助恢復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
預防腦血管疾病的關鍵是改善生活習慣和管理基礎疾病,只要掌握以下『333』健康守則,就能夠減少腦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5][6]:
一、控『3』高
若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積極做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的控制,絕對不可以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的劑量。
二、記『3』不
記住不吃多鹽多油食物、不吸菸、不過度飲酒,中風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切勿輕忽。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來尋求協助。
三、保『3』要
保持定期測量血壓、適度規律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及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國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不僅能讓人遠離腦中風的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通則。
編輯來源和事實核查:
[1]What Is a Stroke? Symptoms, Caus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veryday health. 2022.5.4
[2]遠離腦中風 自我監控揪出危險因子 8大危險因子符合其中3項屬高危險群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3.6.15
[3]中風預防人人有責! 90%的中風均與危險因子有關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7.10.28
[4]搶救腦中風 謹記「臨微不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3.7.5
[5] 2020世界中風日:每4人就有1人發生中風~國健署提醒『333守則』擺脫中風危險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3.7.25
[6]腦血管疾病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