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保健真相與闢謠

  

 

更新於2024.1.8


吃豬皮可以降三高?

衛生福利部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關於豬皮具有降三高功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豬皮雖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同時也含有較高量的油脂。大量攝取豬皮可能導致攝取過多的油脂與熱量,增加患上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不要輕信網路謠言。要預防「三高」,應該從生活方式著手,掌握三招:「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天天量腰圍及定期測體重」、「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透過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共同守護個人及社會大眾的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3.10.17)


血脂異常一定就是膽固醇高嗎?

血脂是由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組成,其中膽固醇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引起動脈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有保護作用,能將膽固醇從組織輸送至肝臟代謝。血脂異常可能不僅是膽固醇高,還包括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甚至總膽固醇高。

 

有效的血脂控制標準為:總膽固醇值應控制在20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 mg/dl以下;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保持在40 mg/dl以上,女性則應維持在50 mg/dl以上。

 

對此,健康署提出五項有效的血脂管理行動: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以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藉由這些措施,我們能更好地保護心血管健康,預防血脂異常所可能引發的問題。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3.1.10)


血脂正常就可以不用再服用降血脂藥物了嗎?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血脂異常患者,應持續重視血脂管理。民眾應避免發現血脂異常後草率地僅透過藥物改善情況,血脂正常後即停藥。這種做法並不適當。

 

儘管藉著藥物治療血脂情況有所改善,但停藥後血脂可能再度不穩定。因此,提醒血脂異常患者要嚴格遵循醫師的指導,不可隨意停藥,同時定期複診,以確保血脂狀況受到適當的控制。

 

高血脂是心臟疾病風險因素之一,民眾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戒菸、節酒,並規律接受健康檢查,以降低疾病發生的機會,保障心血管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2.1.18)


血脂高不用擔心,只靠飲食控制和運動就可以改善?

改善血脂異常的方法不僅包括生活型態調整,也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建議血脂異常者從日常生活著手,培養健康習慣,注意均衡飲食、限制油鹽攝取、增加纖維,同時戒菸、節酒、多運動。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年滿40歲以上者可使用政府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若經檢查發現血脂異常,且經醫師評估需藥物治療,應嚴格依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這樣的綜合管理能夠確保血脂異常者取得更好的健康效果。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1.5.11)

psickhg 6


網路社群平台一頁式廣告販售「四懷糖脂安膠囊」,宣稱可調節血糖及血脂,是真的嗎?

社群平台再次出現頁面式廣告,販售來源不明的「四懷糖脂安膠囊」等產品,誇大宣稱產品具有治療糖尿病之功效,並張貼糖尿病專業醫師活動照片掛保證。衛生福利署已聯繫相關專家查證絕無代言該類產品,呼籲糖尿病病友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糖尿病療法。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1.4.6)

psickhg 5

 圖片來源:鄭州軒生堂藥業有限公司


聽說捐血可以降低血脂,所以透過捐血可以解決高血脂問題嗎?

有些人或許誤解捐血可以增加新陳代謝,降低血脂肪。然而,以65公斤體重的人為例,身體總血量約為5000毫升,若捐血500毫升,僅相當於總血量的十分之一,其中所含脂肪僅約1公克。而且,新生血液中仍會攜帶血脂成分從各組織中運出,因此僅靠捐血並不能使血脂指數降低10%。

 

此外,對於血脂過高的人,捐出的脂血(亦稱乳糜血)所製備的血液可能面臨不使用或需要特殊處理的情況,輸血時也有可能造成血管阻塞風險。

 

基本上,建議降低血脂的方法應從飲食控制,減少油與糖的攝取,並增加適當的運動量著手。在必要時,應根據醫師的建議和處方使用藥物,這才是降低血脂的真正方法。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0.9.11)


網路販售「三降茶」,號稱有效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和其相關合併症,不用吃藥就能治好糖尿病,是真的嗎?

 

國民健康署關切網絡販售「三降茶」,宣稱控制三高。疑盜用糖尿病記者會照片,以醫師學會名義行銷,經查無事實。已請食品藥物管理署及地方衛生局調查處置。

 

專家強調,穩定血糖是糖尿病治療要點。定期就醫,遵醫囑使用藥物控制血糖,選擇健康飲食,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規律運動,自我監測血糖,與醫療團隊合作,降低併發症風險。勿隨意使用治療商品,需尋求專業建議。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0.6.2)

 


是不是吃素就不會有高血脂問題?

國民健康署資訊指出,素食分為全素和蛋奶素,前者僅食用植物性食物,後者則包含植物性食物及動物來源的蛋和奶。動物性食物含有膽固醇,植物性則無。

 

血脂為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體內膽固醇有兩部分來源:3/4由肝臟自行生成,其餘1/4來自食物,如肉類、全脂牛奶、蛋黃、家禽和魚類。因此,全素飲食限制外部膽固醇攝取,但體內仍會自行生成,成為主要來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血脂異常需透過血液檢驗確定。若有異常情況,可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醫師指示的藥物治療,以控制血脂在適當範圍,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9.17)

psickHL 4


我身體長了脂肪瘤,是不是表示我得了高血脂?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一般脂肪瘤是由脂肪細胞增生造成的皮下腫塊,並不僅限於飲食中攝取油脂多或三酸甘油酯高的人。脂肪瘤可能在身體任何脂肪部位生長,通常在軀幹或四肢較常見。然而,這種脂肪瘤並不與高血脂有關,因此不能被視為高血脂的「警訊」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體內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3/4由肝臟產生,以滿足身體需求;其餘1/4來自食物,如動物肉類、全脂牛奶、蛋黃、家禽和魚類。部分人喜好甜食,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經消化和肝臟處理後,也可能導致三酸甘油酯升高。此外,即使體重處於正常範圍,若家族有高血脂病史,仍可能因基因、飲食和環境因素導致血脂異常。

 

專家建議,通過血液檢驗確認血脂狀況。若出現血脂異常,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遵循醫師處方的藥物治療,將血脂維持在正常範圍,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4.30)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跟高血脂的藥加起來好多種,吃久了會傷腎?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三高)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因此保持正常的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對於腎臟健康至關重要。自行停藥或減少藥物劑量,以避免藥物對腎臟的影響,可能導致三高無法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建議您與醫師討論如何保護腎臟健康,根據醫師的建議調整或選擇合適的三高控制藥物,並定期檢查腎功能,這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法。

 

對於腎功能已經不佳的人,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特別是關於以下類型的藥物使用:

 

  • 止痛藥物,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抗生素,如胺基糖苷類;
  • 口服降血糖藥物,如雙胍類;
  • 影像檢查中使用的顯影劑;
  • 其他,如肌肉鬆弛劑。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明來源的中草藥偏方,尤其是含有馬兜鈴酸或重金屬(如鉛、汞)的食品,應禁止使用,以確保腎臟的健康安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4.18)

psickHL 5


吃大餐油膩食物後立即吃降血脂藥物有幫助嗎?

國民健康署特別強調,針對血脂異常的情況,醫師會根據個別病情挑選合適的藥物治療,並要求患者長期依照醫囑服藥,才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零星間斷服藥,例如只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是不建議的做法。血脂調節並非迅速見效,諸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方式並無實際益處。除了藥物治療外,持之以恆的生活型態調整對於降低血脂水平同樣至關重要。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11.29)

psickhg 9


抽脂術是不是能改善血脂異常問題?

國民健康署特別指出,抽脂術是透過探針深入體內,利用負壓的吸力,通過導管將皮下的深層脂肪吸出,以達到身體塑形的目的。這是與血脂肪不同的概念,後者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身體運作所需的重要成分,不能與抽脂相混淆。

 

血脂異常是指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三酸甘油酯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高於正常值的情況。要改善血脂異常,民眾除了需依醫囑用藥外,還應調整飲食習慣。這包括避免攝取高油、高熱量食物,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量,並多加運動。這樣的多管齊下措施,才能徹底改善高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7.20)


洗血對降血脂有幫助嗎?

國民健康署強調,洗血,即血漿分離術,是一種治療方法,類似於洗腎,透過機器將血液抽離體外,以清除血中的膽固醇或蛋白質。這方法通常適用於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患者,特別是那些即便使用statin類藥物後仍未達到治療目標者,且在沒有感染情形、未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考慮此方式。

 

然而,要注意的是,洗血並非持久之計,同時也存在感染風險。要改善血脂異常狀況,患者必須遵循醫師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亦須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高油、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並增加運動。透過綜合措施,才能真正改善高血脂情況,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5.18)


通血路的成藥可以幫助降血脂嗎?

國民健康署特別強調以下重要資訊,以協助廣大民眾更清晰了解相關議題:

 

對於血管阻塞的情況,需要理解的是,當動脈血管發生粥狀硬化時,可能會形成一種類似脂肪積聚的瘢塊。一旦這些已形成的瘢塊遭受撕裂或破裂,血液可能會凝結,形成血塊,進而阻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臟供氧不足的情況,即所謂的冠狀動脈栓塞或阻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醫學中並無所謂的「通血路」藥物。儘管這個詞彙在日常用語中經常被使用,實際上它是用來描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膽固醇)含量的做法,目的是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在追求改善血脂問題時,應避免隨意選擇藥物。我們強調,應首先從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著手,這是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假若血脂問題仍然難以控制,鼓勵在醫師的指導下,謹慎使用降血脂藥物,並同時持續致力於改善生活習慣。這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並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狀態。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3.28)


瘦子血脂一定正常嗎?

國民健康署特別強調,血脂與體重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不應以體型判斷血脂是否正常。血脂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身體必需成分。肝臟合成膽固醇,攝取過多則減少合成。三酸甘油酯主要來自糖分、果糖和酒精。

 

有人愛吃甜食,高糖食物可能導致三酸甘油酯增加。家族有高血脂病史者,體重正常仍可能血脂異常。體型並非判斷血脂的依據,需抽血檢查了解狀況。血脂異常可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及醫師處方藥物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維護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1.8)

psickhg 9

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

浚鴻數據開發(DKABio)為佳世達(Qisda)大艦隊的一員,開發智慧健康風險引擎的專家,歡迎健檢中心、醫療院所、保險業、保健食品,或想用AI加值您的健康產品服務的大健康產業業者與我們交流合作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