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
每月專題
在全球化的今日,各國對健康檢查的態度與做法有很大的差異:韓國以近76%的驚人參與率領先全球,英國即使提供免費醫療卻面臨民眾參與度低的困境。台灣的調查顯示,年輕族群對健康檢查的參與度偏低。根據最新研究,定期健康檢查能有效預防多重疾病,降低整體死亡風險達23%。如今,AI技術的應用更讓健康檢查從被動發現轉為主動預測,開創個人化健康管理的新局面。
面對琳瑯滿目的健檢服務,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目前,國內的健檢資源主要分為三大類:國家健保提供的基本健康檢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專業服務,以及私人健檢中心的高端選擇。不同的服務有各自的優勢與特色,適合不同健康需求與預算的民眾。
在當代醫療體系中,健康檢查已成為個人健康管理的基石。然而,面對一份充滿數字的健檢報告,許多人卻感到茫然。「很多時候,健康檢查是『無感』的,」前中國醫藥大學健康照護學院院長,同時也是DKABio首席顧問—鄭光甫,在訪談一開始就直指核心問題,「醫院給你一份報告,上面標記著紅色和黑色的數字,但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往往難以理解。」
精準醫療,或個人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personalized medicine)[1]作為一種以患者個體差異為基礎的醫療方法,強調根據每位患者的基因、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來制定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透過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進而提升整體健康管理水平。然而,精準醫療的實現依賴於一個關鍵要素——病人相似性分析(Patient Similarity)。
在這個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一項源自工業領域的創新技術正悄然改變著醫療保健的面貌。這項技術就是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但究竟什麼是數位孿生?它如何從工廠車間來到醫院病房?又是什麼樣的技術支撐著它的發展?
在醫療科技快速變革的時代,Mayo Clinic,Mayo診所一直是最前沿的代表。這家醫院不僅因為醫療服務好而聞名,還因為它總是在技術創新上領先一步,成為數位化轉型的佼佼者。
在人工智慧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AI Agent(智慧型代理)正迅速成為科技界的新寵兒。這種由大型語言模型(LLMs)驅動的人工智慧系統,正在徹底改變我們與AI互動的方式。與傳統的AI應用不同,AI Agent擁有更強的互動性、感知能力和主動性,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獨立行動和決策。
AI Agent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從客戶服務到製造業,甚至醫療產業,都展現出巨大潛力。它們不僅能提高業務效率,還能降低成本,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隨著開發工具的普及,AI Agent的開發正變得越來越容易,這無疑將加速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創新。但什麼是AI Agent?為什麼它們如此重要?
衛生福利部於113年6月17日公布 112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112 年死亡人數為 20 萬 5,575 人,與111年相較國人死亡人數減少 2,863 人,標準化死亡率下降3.2%,主因是 COVID-19 死亡人數減少。而國人主要死因前三位分別是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
智慧醫療正成為醫療領域的一大趨勢。無論是從臨床決策支持到病患互動,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都在逐漸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
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
浚鴻數據開發(DKABio)為佳世達(Qisda)大艦隊的一員,開發智慧健康風險引擎的專家,歡迎健檢中心、醫療院所、保險業、保健食品,或想用AI加值您的健康產品服務的大健康產業業者與我們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