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保健真相與闢謠

 

 

更新於2025.7.25


網傳「檸檬、薑、醋吃上一個月後,發現血管乾乾淨淨,阻塞的地方已經全通了」?

衛生福利部指出,網傳檸檬、薑、醋混合食用可清除血管阻塞的說法,並無科學實證可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導致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體重過重、吸菸、嚼檳榔及過量飲酒等,加上極端氣候亦可能誘發相關疾病。建議民眾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檢查,如有三高異常,應透過戒菸、運動與健康飲食等方式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5.2.4)


高血壓的人不能吃南瓜嗎?

衛生福利部指出,網路流傳「高血壓患者不能吃南瓜」的說法並不正確,南瓜本身並不會對血壓造成不良影響。高血壓為慢性疾病,患者應注重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定期回診並遵照醫囑服藥,以穩定血壓。建議民眾落實「3低1高飲食」(低油、低糖、低鹽與高纖),避免菸酒檳榔,並維持每日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才能有效管理血壓,維持健康生活。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4.7.23)


吃豬皮可以降三高?

衛生福利部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關於豬皮具有降三高功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豬皮雖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同時也含有較高量的油脂。大量攝取豬皮可能導致攝取過多的油脂與熱量,增加患上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不要輕信網路謠言。要預防「三高」,應該從生活方式著手,掌握三招:「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天天量腰圍及定期測體重」、「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透過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共同守護個人及社會大眾的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3.10.17)


因血壓變動性很大,平常不用量,就醫時順便量就好?

國民健康署強調高血壓認知需正確,初期多無明顯症狀,應定期測量血壓,不僅就醫時。民眾就醫血壓可能因緊張而升高,稱為「白袍症候群」。

 

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採用722原則:連續七天,早晚各測一次,每次測量兩遍,取平均值。正常血壓應收縮壓小於120mmHg,舒張壓小於80mmHg。藉由血壓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大家遵循這些建議,保障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3.8.8)


高血壓服藥控制後,血壓穩定,身體沒有不適,就可以停藥?

國民健康署強調,高血壓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但部分患者可能感到頭痛、頭暈等。我們建議民眾定期自我監測血壓,遵醫囑服藥,定期回診,並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適當體重、運動、減少鹽分攝取、戒菸、限制飲酒。透過這些措施,有助於預防高血壓併發症。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1.9.28)


妊娠高血壓,只要透過飲食就能控制?

衛生福利部指出,妊娠高血壓多發生於懷孕後期,常與胎盤功能異常有關。此時孕婦應注意飲食控制,採取少油、少鹽、降低膽固醇攝取的原則,並以高鉀、高鎂、高鈣及高膳食纖維的食物為主,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堅果、橄欖油)攝取,減少飽和脂肪酸(如肥肉、豬油)攝入。妊娠合併高血壓可能對母體與胎兒造成健康風險,建議孕婦配合醫師建議,定期產檢與門診追蹤,並評估胎盤功能與胎兒發育情形,以保障母嬰安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1.7.1)

psickhg 6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疾病,所以年輕人不用注意?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6-2019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20歲以上的人口中,高血壓的盛行率高達26.29%,大約有501萬人受到這一健康問題的困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18-39歲的年輕族群,高血壓的盛行率也達到5.69%,顯示高血壓並非僅限於中老年人,各個年齡層都可能面臨高血壓的威脅。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所有人,在平日裡應該時刻了解自己的血壓值,並積極進行血壓的自我管理。對於18歲以上的人來說,每年至少應該進行一次血壓測量。如果血壓穩定在120/80 mm/Hg以下,則可以維持每年至少一次的測量頻率。

 

對於那些血壓在120/80-140/90 mm/Hg之間的人,這被稱為血壓前期,意味著可能有發展成高血壓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立即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例如選擇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戒菸戒酒,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等。同時,也應該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評估,以掌握血壓的變化情況。

 

對於血壓超過140/90 mm/Hg的人,建議儘早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這樣的諮詢有助於減少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並確保健康的維持。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1.6.8)


天氣一冷血壓本來就會上升,可以不必理會?

國民健康署強調,入冬後氣溫變化大,血管遇冷易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年長者尤其明顯,切勿輕忽。建議寒冷天氣外出時注意保暖,並透過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血管放鬆,有助於降低血壓。

 

已服用降壓藥物的民眾應規律用藥,並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血壓不穩定期間,建議於不同時間點多次量測並記錄,提供醫師作為治療依據,以有效掌握血壓變化。若能落實保暖、運動、服藥與監測等行動,有助於預防氣溫變化引發的血壓升高。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0.5.21)

psickhg 6


網路販售「三降茶」,號稱有效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和其相關合併症,不用吃藥就能治好糖尿病,是真的嗎?

 

國民健康署關切網絡販售「三降茶」,宣稱控制三高。疑盜用糖尿病記者會照片,以醫師學會名義行銷,經查無事實。已請食品藥物管理署及地方衛生局調查處置。

 

專家強調,穩定血糖是糖尿病治療要點。定期就醫,遵醫囑使用藥物控制血糖,選擇健康飲食,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規律運動,自我監測血糖,與醫療團隊合作,降低併發症風險。勿隨意使用治療商品,需尋求專業建議。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20.6.2)

 


這幾天量血壓結果都正常,降血壓藥可以先暫停服用?

國民健康署提醒,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後,應按時服用降血壓藥,不得自行停藥。除非收縮壓持續低於110毫米汞柱,可與醫師討論,考慮是否調整劑量。

 

忘記服藥時,應盡快補服;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時,切勿補吃雙倍劑量,以確保療效和安全。這種定時服藥的習慣對血壓控制至關重要。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8.22)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跟高血脂的藥加起來好多種,吃久了會傷腎?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三高)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因此保持正常的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對於腎臟健康至關重要。自行停藥或減少藥物劑量,以避免藥物對腎臟的影響,可能導致三高無法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建議您與醫師討論如何保護腎臟健康,根據醫師的建議調整或選擇合適的三高控制藥物,並定期檢查腎功能,這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法。

 

對於腎功能已經不佳的人,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特別是關於以下類型的藥物使用:

 

  • 止痛藥物,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抗生素,如胺基糖苷類;
  • 口服降血糖藥物,如雙胍類;
  • 影像檢查中使用的顯影劑;
  • 其他,如肌肉鬆弛劑。

特別注意,不明來源的中草藥偏方,尤其是含有馬兜鈴酸或重金屬(如鉛、汞)的食品,應禁止使用,以確保腎臟的健康安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4.18)

psickHL 5


高的那個血壓(收縮壓)高一點沒關係,因為低的血壓(舒張壓)正常比較重要?

依據國民健康署,血壓會受年齡、情緒、活動和疾病等因素影響,並非固定數值。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通常,正常血壓值為120/80mmHg,其中120mmHg代表心臟收縮時的收縮壓,80mmHg代表心臟舒張時的舒張壓,兩者同樣重要。

 

在血壓範圍落於120/80-140/90 mmHg之間時,即屬高血壓前期,可能逐漸發展成高血壓。為預防此情況,我們建議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並每日保持血壓監測的習慣。此外,與醫療專業人員合作,了解血壓的變化情況。在進行血壓量測前,應先休息5分鐘,保持平靜心情,避免談話、憋尿、翹腳,確保壓脈帶高於心臟位置,然後挽袖、腰部挺直、腳底自然垂放。測量完畢後,應妥善記錄。

 

若血壓超過140/90 mmHg,建議與醫師協商,了解後續的追蹤和治療方式。正確的血壓管理對於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3.7)


香蕉皮煮水泡腳能治療初期高血壓?

衛生福利部指出,雖然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但目前並無實證顯示其可治療高血壓。高血壓常無明顯症狀,卻與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應予以高度重視。

 

建議民眾採取積極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維持理想體重、每日量測血壓、規律運動、戒除菸酒、減少油鹽與調味料攝取,並定期就醫、遵從醫囑,以有效預防高血壓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8.2.21)

psickHL 4


海帶根曬乾、磨粉,配溫水天天喝,可以降血壓?

來自國民健康署的資訊提醒大眾,切勿輕信偏方、另類療法或特殊飲食治療等非正統方法,以免浪費金錢同時拖延病情。

 

高血壓通常無明顯症狀,被譽為「沉默的殺手」。當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表示可能患有高血壓。治療目標因患者慢性病種類和年齡而有所不同,應根據個體情況遵循醫師的專業建議,進行控制。推薦通過降低鹽分攝取、保持規律運動、戒菸等生活方式改變以及藥物治療來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7.6.14)


高血壓是老人常見疾病?年輕人不必太擔心?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血壓並非僅見於中老年人,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民眾中已有462萬人罹患高血壓,其中18至39歲族群就有超過36萬人患病,顯示高血壓威脅各年齡層,不可輕忽。高血壓是心臟病、中風、腎臟病與眼疾等重大疾病的危險因子,全球約18%死亡原因與高血壓相關。由於高血壓多無明顯症狀,常被稱為「沉默殺手」,建議民眾務必掌握自身血壓狀況,並依據以下建議進行健康管理:

 

  • 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量測一次血壓,即使血壓低於120/80 mmHg也應定期追蹤。

  • 血壓介於120/80–140/90 mmHg者:屬於高血壓前期,應立即調整生活型態,如戒菸酒、減重、規律運動、採低鹽少油多蔬果之健康飲食,並尋求醫療人員協助監測血壓變化。

  • 血壓高於140/90 mmHg者: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治療,以降低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

高血壓防治需從年輕做起,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是預防慢性疾病與重大併發症的關鍵。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9.24)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不需要量血壓?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我國18歲以上有462萬人罹患高血壓,其中年輕人也不乏36萬人。高血壓被證實是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主要危險因素,全球約有9百40萬人死因與高血壓有關。然而,高血壓通常無症狀,被戲稱為「沉默殺手」。

 

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若血壓落於120/80-140/90 mm/Hg,應改善生活方式,尋求專業評估。超過140/90 mm/Hg,需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治療,以降低心臟病或中風風險。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9.9.24)


小蘇打水泡腳可以治療高血壓?

來自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指出,高血壓對健康影響重大,特別是與腦中風、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和腎衰竭等併發疾病密切相關,常是導致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一些人聽說可以通過泡腳以小蘇打水來治療高血壓,然而,儘管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但目前尚無相關實證證明其對高血壓的療效。

 

除正確認知外,高血壓的防治更需依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體重、定期適度運動、戒除吸煙和過量攝取油、鹽、調味料的飲食習慣。同時,定期就醫並遵從醫囑,才能有效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6.11.3)

psickHL 4


吃香蕉好處多抗高血壓防中風?

衛生福利部指出,香蕉富含鉀、鎂與碳水化合物,其中鉀離子有助於防止血壓上升,對於高血壓與中風的預防具有一定助益。然而,攝取仍應適量,避免因過量造成身體負擔。建議每日攝取量約為95公克(約大半根或一小根香蕉),並應納入六大類食物中的均衡飲食中。特別是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因部分藥物可能影響體內鉀離子濃度,應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食用及攝取份量。

 

高血壓飲食應遵循「三少二多」原則:少油脂、少加工食品、少調味料;多蔬果、多高纖,方能有效維持血壓穩定與心血管健康。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2017.11.29)

psickHL 4

Searching for partners

DKABio, specialized in algorithm developing of health risk analysis, is a member of Qisda corporate group. We are searching for partners such as 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surance companies, nutritional supplement producers, and healthcare industry players who are looking for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