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骨量、關節」高齡者的三低挑戰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談起「三高」相關的問題,也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是很少人提起「三低的問題」:低肌肉或低肌力的肌少症、低骨質量的骨質疏鬆症、關節軟骨磨損(低)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三低」的問題是老化的根本困擾;隨著醫學、公共衛生的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老化的研究逐漸變成顯學,「三低」的問題也慢慢浮出檯面。

三低是哪三低?肌力、骨量和關節

第一「低」: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質量減少和骨組織結構惡化為特徵的骨骼疾病,骨骼變得脆弱且多孔,更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髖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台灣骨質疏鬆症學會的調查發現:台灣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超過七成有骨質流失的問題。

 

骨質疏鬆容易造成骨折,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約有2萬例,其中女性一年內之死亡率約為15%,男性高達22%,以骨折造成的長期臥床所引發之感染為主要死因。對我而言,這些統計數字相當驚人,和我的想像相差非常遠。骨折會造行動非常的不方便,宅在家中,大幅減少一般的正常社交活動,產生額外的心理壓力,可以說是殺手級的病症。

第二「低」:退化性骨關節炎

退化性骨關節炎則是一種變性的關節疾病,其特徵是軟骨破裂;軟骨是覆蓋關節骨頭末端的組織,隨著軟骨磨損,骨頭可能相互摩擦,引起疼痛、僵硬和關節靈活性降低。

 

通常,受重力負擔較多的關節會受到影響,如膝蓋、髖部和脊椎。年紀越大,退化性骨關節炎發生率就越高,五十歲後的發生率約20~30%,到了七、八十歲時,可高達七成左右。女性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男性又多了一倍。

第三「低」: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喪失的症狀。其特徵是肌肉組織的惡化,導致肌肉力量減弱、身體表現不佳以及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增加。

 

根據2021年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肌少症盛行率為 7~10%,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有400萬人,代表有約28~40萬名年長者為肌少症族群。

六原因 女性更容易三低

女性「三低」問題的發生率特別高,受到醫學界特別的關心。荷爾蒙變化在女性身體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以下是我們整理出來的一些主要原因:

 

  • 荷爾蒙變化:雌激素在維持骨密度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性在停經後雌激素水準會顯著下降,導致骨質流失加速,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荷爾蒙變少,同樣的也可能會促成骨關節炎的發展,足夠的雌激素被證明對關節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 骨骼結構:女性通常比男性具有較低的骨峰值質量,並且在停經後骨密度更容易下降。女性較小、骨頭較薄的結構使她們更容易骨折。關節的結構也可能發揮一定作用。例如,女性傾向擁有較寬的骨盆,這可能影響膝蓋關節的對齊並潛在地促使骨關節炎的發生。
  • 懷孕和分娩:懷孕和哺乳的母親對鈣和其他營養素需要額外的補充。如果這些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可能會促使骨質流失。此外,懷孕期間和生產後期的跌倒風險會增加,可能導致骨折。另外,與懷孕和分娩相關的額外重力負擔可能造成關節變化,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
    • 較長的平均壽命:女性通常比男性有較長的平均壽命。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骨骼狀況變惡的風險會增加。較長的壽命為這些狀況的發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 自體免疫因素: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女性中更為常見,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自體免疫疾病涉及的發炎過程也可能促使骨關節炎的發展或惡化。
    • 肌肉質量和力量:女性通常比男性具有較低的肌肉質量和力量。荷爾蒙變化,尤其是在停經後,可能促使肌肉更多的流失。

     

     033 02

哪些慢性疾病會導致三低問題?

多種慢性疾病的病人也可能會有較高的機會產生「三低」問題。慢性疾病與這些肌肉骨骼狀況之間的相互作用相當複雜,它們存在共同的風險因素、共同的潛在機制和相互的影響。以下是影響「三低」的一些慢性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RA):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影響關節的自體免疫性疾病,與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增加相關。RA中的慢性發炎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而使用一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可能進一步促使骨密度降低。此外,儘管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同的狀況, 但有些人可能同時患有兩者。在這種情況下,來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損傷可能加劇影響骨關節炎的症狀和進展。
  • 炎症性腸病(IBD):像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這些屬於炎症性腸病的狀況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導致鈣和維生素D缺乏。IBD中的慢性發炎可能促使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另外,與IBD相關的營養不良和發炎也可能促使肌肉減少和虛弱,對肌少症產生影響。
  • 糖尿病:特別是第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增加相關。因素如胰島素抗性、慢性發炎和用於管理糖尿病的某些藥物都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糖尿病也可能與肌肉減少和虛弱相關,促使肌少症的發生。糖尿病患者中的周邊神經病變和體育活動減少可能進一步惡化肌肉流失。
  • 慢性腎臟病(CKD):慢性腎臟病可能破壞礦物質和骨代謝,導致次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和骨質流失。患有CKD的人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肌少症是與CKD進展相關的併發症。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與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增加相關。系統性的發炎、體育活動的不足和在COPD管理中使用類固醇藥物,均可能促使骨質流失。COPD所導致的體育活動減少也可能導致肌少症。
  • 自體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SLE),可能影響骨健康。其所使用的免疫抑制藥物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 相關的炎症性關節損傷也可能影響骨關節炎的發展。
  • 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能影響骨代謝並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分泌失調的荷爾蒙不平衡也可能導致肌肉虛弱和流失,影響肌少症的發生。

033 03

關心「沉默殺手」 老化不退步

「三低」為何是老年人的「沉默殺手」? 一方面是退休老人離開職場後經濟逐漸失去優勢沒有能力處理三低的後遺症,另外原因是對三低的認識不足,都會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會增加骨折的風險,骨質疏鬆症特徵是骨骼變弱,增加了在脊椎、髖部和手腕等部位發生骨折的風險。骨折可能導致明顯的疼痛、殘疾和生活質量和存活率下降。

 

導致慢性疼痛和運動能力減弱,由於退化性關節疾病因軟骨破裂,引起關節疼痛、僵硬和運動能力降低。來自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可能影響日常活動並降低整體生活質量。

 

造成功能損害,肌少症以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流失為特徵,可能導致功能損害。肌肉減弱會增加執行日常任務的困難,進而降低獨立性並增加跌倒風險。

 

整體醫療成本上升,三低狀況均包括在內,管理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和肌少症可能導致顯著的醫療龐大支出,包括與藥物、手術、康復和長期護理相關的開支。

 

與這些狀況相關的持續疼痛和功能限制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鬱和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進一步強調了解決這些肌肉骨骼狀況的重要性。

 

有鑒於全球人口的老齡化趨勢,這些肌肉骨骼問題的普遍發生估計將增加,「三低」逐漸成為我們應該用力關心的議題。有效的預防、早期檢測和全面的管理策略對於減少與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少症相關的個體和社會負擔至關重要。促進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在解決這些狀況並提升人群整體肌肉骨骼健康方面也至關重要。

 

 

 

 

Zheng article

鄭光甫 首席顧問

醫學經歷:臺北醫學大學生物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公衛學系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統計中心講座教授兼主任、健康照護學院院長、公衛學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客座教授

 

延伸閱讀

 

 

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

浚鴻數據開發(DKABio)為佳世達(Qisda)大艦隊的一員,開發智慧健康風險引擎的專家,歡迎健檢中心、醫療院所、保險業、保健食品,或想用AI加值您的健康產品服務的大健康產業業者與我們交流合作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