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不同的類型?2024最新分類整理一次看


糖尿病的種類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於2023年12月11日更新了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1]以及糖尿病的診斷與分類(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2],整理了目前最常見的糖尿病種類。

 

歸類糖尿病患者並不容易,例如,被診斷患有妊娠糖尿病 (GDM) 的孕婦在分娩後可能會繼續高血糖,並可能被確定為患有第2型糖尿病。因此,要判定患者為哪類型的糖尿病,通常會取決於診斷時的情況,依據病因區分,以確定個人化的治療方式。

 


第1型糖尿病(因β細胞的破壞,導致胰島素的絕對缺乏)

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或幼年型糖尿病(Juvenile diabetes),但不限於任何特定年齡。患者製造的胰島素(Insulin)的β細胞受到自體免疫或病毒等問題的影響,導致體內的抗體錯誤地攻擊自身,破壞胰臟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造成先天性胰島素缺乏。目前尚不清楚如何預防第1型糖尿病。

 

免疫媒介性Immune mediated

特發性Idiopathic

這種糖尿病的特點是β細胞被破壞,但是這個過程的速度因人而異。通常嬰兒和兒童相比成年人速度較快,同時可能會出現糖尿病酮酸中毒(DKA)的症狀。其他人則可能只有輕微的空腹高血糖,但是如果遇到感染或其他壓力因素,他們的血糖可能會急劇升高,甚至引發酮酸中毒[2]

詳細了解第1型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是甚麼?症狀、診斷、治療、照護

糖尿病酮酸中毒 (DKA) 定義、原因和預防


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共同引起)

第2型糖尿病為最主要的糖尿病患者類型,佔所有糖尿病的 90-95%。由於第2型糖尿病過去幾乎總是在成年中期和晚期開始,也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或成年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2],然而近期研究顯示,第2型糖尿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3]

 

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臟仍然能分泌胰島素,但可能由於身體內血糖過高,細胞無法完全利用,或是身體對胰島素失去敏感度,細胞抗拒胰島素的正常作用,導致血液中糖分過高,這種情況被稱為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對於胰島素抵抗的人,當血糖水平上升,胰臟會通過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不斷刺激分泌胰島素的胰臟過勞,身體的胰島素抵抗變得更加嚴重。[4]

 

多數患有這種糖尿病的患者都是肥胖的,而肥胖本身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可能會隨著體重減輕和/或高血糖藥物治療而改善,但很少恢復正常。隨著年齡、肥胖和缺乏體力活動,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隨之增加。[2]

 

第2型糖尿病往往因為高血糖水平的發展平緩,在早期階段症狀不嚴重,患者無法注意到糖尿病的任何典型症狀而錯過了治療時機,增加了罹患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風險。

詳細了解第2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是甚麼?症狀、診斷、治療、照護


妊娠性糖尿病(GDM)

妊娠性糖尿病(GDM)可能發生在女性懷孕期間,由於懷孕期間身體會產生更多的荷爾蒙或是其他身體變化,例如體重增加等,這些變化導致身體細胞使用胰島素的效率降低,這種情況稱為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會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所有孕婦在妊娠後期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胰島素阻抗。然而,也有部分孕婦在懷孕前就已經患有胰島素阻抗,在懷孕開始時對胰島素的需求增加,導致更有可能患有妊娠糖尿病。

 

通常寶寶出生後血糖值會恢復正常。然而,大約 50%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會繼續發展為第 2 型糖尿病。透過在產後減重來降低風險,並且在寶寶出生後 6 至 12 週接受血糖的檢查,以確保血糖值維持正常的目標。[5][6]


其他特異型糖尿病

  • 單基因糖尿病,β細胞的遺傳缺陷:單基因突變的胰島β細胞功能遺傳缺陷所致糖尿病,包括第 12 對染色體、第 7 對染色體、第 20 對染色體、粒線體 DNA 或是其他等遺傳缺陷問題。
  • 胰島素作用的遺傳缺陷:通常由基因決定的胰島素作用異常所導致,由於胰島素受體信號缺陷導致的嚴重胰島素阻抗。包括A 型胰島素抗性(Type A insulin resistance)、矮精靈貌症候群(Leprechaunism)、Rabson-Mendenhall 症候群、脂萎縮性糖尿病[7]
  • 外分泌胰腺疾病:任何損傷胰腺的過程都可能導致糖尿病。包括胰臟炎、創傷/胰臟切除、腫瘤、纖維性囊腫 (Cystic fibrosis)、血色素沉著症 (Hemochromatosis )、纖維鈣化性胰臟病變 (Fibrocalculous pancreatopathy)[7]
  • 內分泌病變:肢端肥大症、庫欣氏症候群、升糖素瘤、嗜鉻細胞瘤 、甲狀腺高能症 、體抑素瘤 、醛固酮腺瘤 (Aldosteronoma),抵抗胰島素作用[7]

藥物或化學品誘發的糖尿病:藥物本身可能不會導致糖尿病,但它們可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使得患者罹患糖尿病。如:Vacor (一種老鼠藥)可能會永久破壞 β 細胞[8]

 

更多精彩內容:

2023 11月專題 血糖掌握好 併發症不來敲 -11/14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攻略 餐桌上的智慧選擇!控制血糖保持健康

 

編輯來源和事實核查: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ADA

[2]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ADA

[3]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影響,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4]Type 2 Diabet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023.04.18

[5]Gestational Diabet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022.12.30

[6]Gestational Diabetes,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7]第一章 糖尿病之流行病學及病因、診斷、分類,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10.14

[8]Insulinopenic diabetes after rodenticide (Vacor) ingestion: a unique model of acquired diabetes in man,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1980.12.1

 

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

浚鴻數據開發(DKABio)為佳世達(Qisda)大艦隊的一員,開發智慧健康風險引擎的專家,歡迎健檢中心、醫療院所、保險業、保健食品,或想用AI加值您的健康產品服務的大健康產業業者與我們交流合作

聯絡我們